猕猴桃的主干、枝条,密密麻麻的都是白色的絮状物,极易被误认为是病害,这可不是病害,而是一种虫害——桑白蚧。
四川地区的雨是停了,但病虫害却大爆发,笔者此前重点关注了猕猴桃病害的爆发,却没有料到虫害也是相当严重。今天就说一说雨后需要注意的虫害。
1. 危害症状
桑白蚧主要危害枝蔓,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枝条和树干上吸食汁液为害。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枝条上像挂了一层棉絮,被害枝蔓往往发育不良,影响猕猴桃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造成树势衰弱,枝条枯死,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防治,3~5年内将会造成全园被毁。
2. 发病规律
桑白蚧在四川、陕西地区一般发生2代,第1代在5月孵化,第2代在7月孵化,10月雌雄虫交尾后以授精雌虫寄生在枝干上越冬。
桑白蚧的雌虫介壳灰白色,近圆形,背面隆起,介壳下的虫体橙黄色。雌虫介壳与树体接触紧密,刮开介壳才能见到虫体。
雌成虫介壳
桑白蚧的雄虫介壳白色,细长,介壳下的虫体橙黄色。羽化后的雄成虫寿命仅为一天,在和雌虫交尾后死去,因此,经常看到的很多白色小长壳都是空壳。
雄成虫介壳
桑白蚧雌虫产卵于介壳内,卵椭圆形,刚孵出的若虫淡粉红色,慢慢变为黄褐色,能爬行到其他枝蔓上固定取食,之后分泌蜡质形成介壳。
初孵若虫
3. 防治方法
若虫孵化盛期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药剂防治:
在每个孵化盛期(若虫分散转移期),此时若虫刚孵化,尚未形成坚硬的介壳,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发现有若虫孵化后,可选用毒死蜱、螺虫乙酯、噻嗪酮、速扑杀乳油等药剂(注意混配乳油时易造成药害),喷药时重点对准介壳虫危害严重的枝蔓分叉处及背阴面淋洗,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药,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发生蔓延。
对于特别严重部位,可直接涂抹毒死蜱乳油或矿物油等进行防治。
其它措施:
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轻轻刷掉枝蔓上的介壳虫体,结合夏剪,剪除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发生严重的果园要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树枝条健壮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
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剪除受害枝条,刮除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松脂酸钠,消灭越冬虫源,减少翌年为害。
雨后,不少果农朋友发现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都爬上树了。据笔者观察,蜗牛的危害不大,现阶段一般不造成果、叶损伤,主要是会啃食果袋,严重的整个果袋都没了,果子暴露在外就难免会发生病害、日灼、药剂残留等问题,另外就是蜗牛的粪便会对果子外观造成影响。
雨后蜗牛上树啃食果袋
雨后蜗牛上树啃食果袋
发现有蜗牛大量上树破坏果袋,就需要及时更换破损的果袋。除此之外,可使用1%~5%食盐液在清晨和傍晚对树盘、树干处进行喷施,或使用四聚乙醛颗粒剂混合土后在树盘撒施,进行诱杀。
也可利用杂草、菜叶、西瓜皮等作诱集堆,每隔3~5m放置1堆,吸引蜗牛,次日清晨再集中捕捉,捣碎深埋。平时要经常清除田间、畦面的杂草和作物残体,破坏蜗牛等软体动物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
7、8月份是病害的高发期,也是各种虫害的爆发期,斜纹夜蛾、金龟子、绿叶蝉、小薪甲等也需要时刻关注,在达到一定数量时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手段,避免虫害大范围蔓延开。
斜纹夜蛾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