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拉丁学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俗名为猕猴桃、藤梨、羊桃藤等,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1]。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
中华猕猴桃幼枝被灰白色绒毛、褐色长硬毛或锈色硬刺毛,后脱落无毛;叶纸质,营养枝之叶宽卵圆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骤尖;聚伞花序1-3花,花初白色,后橙黄;果黄褐色,近球形,长4-6厘米;花期4月中旬-5月中、下旬,南部较早、北部较晚。生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喜欢腐植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分布于较北的地区者喜生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环境。产自中国国内陕西、湖北、湖南等省区[3]。
大型落叶藤本;幼一枝或厚或薄地被有灰白色茸毛或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老时秃净或留有断损残毛;花枝短的4-5厘米,长的15-20厘米,直径4-6毫米;隔年枝完全秃净无毛,直径5-8毫米,皮孔长圆形,比较显著或不甚显著;髓白色至淡褐色,片层状[4]。
叶纸质,倒阔卵形至倒卵形或阔卵形至近圆形,长6-17厘米,宽7-15厘米,顶端截平形并中间凹入或具突尖、急尖至短渐尖,基部钝圆形、截平形至浅心形,边缘具脉出的直伸的睫状小齿,腹面深绿色,无毛或中脉和侧脉上有少量软毛或散被短糙毛,背面苍绿色,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状绒毛,侧脉5-8对,常在中部以上分歧成叉状,横脉比较发达,易见,网状小脉不易见;叶柄长3-6(-10)厘米,被灰白色茸毛或黄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硬毛状刺毛[4]。
聚伞花序1-3花,花序柄长7-15毫米,花柄长9-15毫米;苞片小,卵形或钻形,长约1毫米,均被灰白色丝状绒毛或黄褐色茸毛;花初放时白色,放后变淡黄色,有香气,直径1.8-3.5厘米;萼片3-7片,通常5片,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10毫米,两面密被压紧的黄褐色绒毛;花瓣5片,有时少至3-4片或多至6-7片,阔倒卵形,有短距,长10-20毫米,宽6-17毫米;雄蕊极多,花丝狭条形,长5-10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1.5-2毫米,基部叉开或不叉开;子房球形,径约5毫米,密被金黄色的压紧交织绒毛或不压紧不交织的刷毛状糙毛,花柱狭条形[4]。
果黄褐色,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被茸毛、长硬毛或刺毛状长硬毛,成熟时秃净或不秃净,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宿存萼片反折;种子纵径2.5毫米[4]。
变型变种
硬毛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var. hispida)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的变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陕西、河南、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甘肃、湖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4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林地带。
刺毛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var. setosa)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的变种。分布于台湾本岛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阿里山上。
中华猕猴桃生长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分布于较北的地区者喜生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环境[4]。
水分:中华猕猴桃生长旺盛,叶大而稠,、因而对水分及空气湿度要求严格。中华猕猴桃不耐涝,长期积水会导致萎蔫枯死。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夏季高温干旱,空气过于干燥时叶片呈茶褐色、叶小黄化,甚至凋落。新梢会停止生长。
气温:据调查,中华猕猴桃在年平均气温10℃以上的地区可以生长。生长发育较正常的地区,年平均温度15-18.5℃。7月平均最高气温30-34℃,1月平均最低气温4.5-5℃,无霜期210-290天。
土壤:中华猕猴桃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和冲积土。最忌黏性重、易渍水及瘠薄的土壤,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在酸性及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pH5.5-6.5),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光照:中华猕猴桃喜光,但怕曝晒。对光照条件的要求随树龄而异。成年树虽喜阴湿,但又要攀缘于树干高处,接受阳光。方能生长强壮,开花结果如强光曝晒,则会使叶缘焦枯,果实患日灼病。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大约在北纬23°-24°的亚热带山区,如陕西(南端)、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台湾等省区[4-5]。
选择个大的熟果,采下后经过六七天后熟,取出种子,用水洗净,晾干后用纱布包好,然后埋在稍微湿润的砂里,贮藏1-2个月,可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圃地最好选择比较荫蔽、客导排水、较疏松肥沃的砂质土。要施足基肥,灌足底水,畦宽1-1.2米,畦面土壤要整细、整平。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比较适宜。播种前特种子混些沙土,每平方米播6-8克种子。上面覆盖一层4-5毫米厚的细沙土,稍加镇压。盖上稻草,浇些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萌发。最好在苗床上方撑一个拱形塑料薄膜棚,防御雨水冲击,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也能提高苗床温度,有利种子萌发出苗后及时进行遮荫、浇水、追肥、松土、除草以及间苗等。
接穗采集:结合冬季修剪,在猕猴桃品种贵长落叶后20天至春季萌芽前15天采集接穗。选择无病虫危害、生长充实、芽眼饱满的1年生枝为接穗,30-50枝1捆,挂牌标记后,将接穗竖立插于室内黄沙中保存。河沙湿度以手捏成团、松开即散为宜。
嫁接时间和方法:高接时间为2-3月(清明前后都可以嫁接)。每隔7株留1株雄株,留成“.·.”型,每株选留2-3个主枝,主枝嫁接部位高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嫁接方法用切接法,每个接穗留1-2个壮芽,接穗长削面为3-4厘米,短削面为0.5-1.0厘米,将接穗的长削面插入砧木切口中,保证砧穗接合后有一侧形成层对齐;用专用嫁接膜包扎,接穗上端、砧木和锯口用嫁接膜封闭,以利保湿,提高成活率。接后15天检查是否成活,未接活的要及时补接。
选择避风、排水良好、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有一定保水能力的砂质土壤,表土15厘米内要混和适量的河沙,以促进生根。
一般在春季选择已经开花站果、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表皮光滑、芽眼饱满的1年生枝条(雌、雄株枝条要分开),每裉插枝一般保留2-3节:剪去枝务顶端(离腋芽1.0-1.5厘米处的上部)的纤弱部分,切口封蜡,减少水分蒸发。插枝基部离芽约1.5厘米处用刺刀斜切,切面要求光滑。扦插前,插枝基部要用生长激素处理,以吲哚丁酸原粉和70%碳酸钾配制成1%的母液(即1克吲哚丁酸原粉加7%碳酸钾溶液至1000毫升),使用时再加水稀释到0.15-0.3%(即用15毫升或30毫升的母液加水稀释到1500毫升或3000毫升),将枝条基部放到溶液中蘸一下即可。
要根据土壤状况、施肥水平等条件确定株行距,以利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根据几年示范栽培经验,按株行距3.5米×4.0米双排定植为宜。定植穴大小要求深0.6米,长、宽各1.0米。先将杂物放入穴底,填上表土,然后将基肥施入,再覆土;将土同杂草、有机肥等拌匀踏实后灌水,待水渗透、肥料下沉后,上盖细土高出地面10-15厘米。选用经检疫符合标准的苗木,定植时在定植穴、沟挖深约20厘米的小穴将苗放入,覆细土后提苗,再盖土踩实。定植后及时浇水,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接着盖上稻草保温保湿,以提高成活率。定植时间以10月底至11月底为好。
采用多主蔓扇形或漏斗形棚架整枝。选定3个芽萌发分生主蔓,每个主蔓留2根侧蔓,其余的小蔓全部抹除,使选定的3个芽培养成三大主枝时搭棚架牵引。
大棚高效栽培的病虫害较轻,但也要加强炭疽病、根结线虫病、蒂腐病、桑白盾蚧、吸果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尽可能杜绝或减少病原传播,加强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同时根据当地病虫测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症下药,适时防治,确保高产稳产。
危害症状:炭疽病既危害茎叶又危害果实,尤其以幼果阶段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①施足有机肥,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提高中华猕猴桃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果树健壮生长。②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谢花后用安泰生(70%丙森锌)600-8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30%爱苗3000-4000倍液等药液喷雾,每隔7-15天喷1次,连续喷2次,效果较好。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根部,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
防治方法:①防治根结线虫病经济而有效的办法是选用抗根结线虫病的品种。②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亮盾10米L配阿立卡10米L对水30千克进行灌施,或用劲彪(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30毫升对水15千克进行灌根,每隔10-15天灌1次,连续灌3-4次。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枝梢、花、叶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①进行土壤翻耕,土壤翻耕既能深埋土表的病菌,也能杀灭、冻死土中越冬虫卵,又可改良土壤,提高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发育。②合理修剪,减少病虫源。结合冬季修剪,修剪清除枯枝、病虫枝等,并把落地的果实、病虫叶、枝集中烧毁或深埋。③落花后10天和果实成熟前15-20天各喷药1次,往年蒂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谢花2/3时要加喷1次,用阿米西达或阿米妙收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应尽量使药液着于果蒂处。
危害症状:桑白盾蚧是为害猕猴桃的重要害虫,其主要为害枝、干、梢和果实,使树势逐渐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①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蚜小蜂,剪除病虫枝置于水泥地暴晒,使蚜小蜂等天敌飞出。②适时采用对口药剂防治,若虫孵化期可用25%阿克泰7500倍液、速扑杀700-1000倍液施药防治。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猕猴桃枝蔓、果实。
防治方法:①采取物理防治措施,用糖醋液(水:糖:醋:酒:敌百虫=10:5:3:1:0.5)或黑光灯诱杀,效果明显。吸果叶蛾以物理防治效果较好。②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附在树枝、树干的虫茧。③进行果实套袋,花后60-80天,用单层橙黄色下端封口的木浆纸袋套果。虽然套袋会增加人工和材料成本,但由于套袋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污染,商品性高,可提高经济效益20-30%。因此套袋已成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重要措施。④适时采用对口药剂防治,用功夫或劲彪1500-2000倍液、美除1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中华猕猴桃的口感甜酸、可口,风味较好。果实除鲜食外,也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和饮料,如果酱、果汁、罐头、果脯、果酒、果冻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在中国以外有些国家的人们还把它制成沙拉、沙司等甜点,它早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果品。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它不能通过人体自身的同化作用合成,缺乏时会出现精神沮丧、疲倦无力,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每100克中华猕猴桃鲜果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3-14倍,甜橙的2-8倍,西红柿的15-32倍,桃的17-70倍,苹果的20-84倍,梨的30-140倍,其所含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利用率高达94%。1个成年人1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为50-60毫克,每天只要吃1个很小的猕猴桃鲜果或一杯猕猴桃果汁,便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抑制这种硝化反应,防止癌症发生。
中华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适宜补充人体在高温天气下因体育锻炼造成的电解质损失,是食物疗法中最有效的天然电解质源。同时,中华猕猴桃汁中含有5%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维持剧烈锻炼时葡萄糖水平。在中国对优秀足球运动员、田径和业余体操运动员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保健饮料的试验结果中发现,饮用中华猕猴桃保健饮料的运动员锻炼后体力增强、血球密度显著提高,在保持2.5h运动后血糖仍保持正常水平,并且胰岛素和维生素C水平有所改善。
中华猕猴桃整个植株均可用药,根皮、根性寒、苦涩,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驱风的作用,适合应用在治疗乳腺癌、胃癌、痢疾、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肝炎、淋巴结核、水肿等病症。
中华猕猴桃果实是猕猴桃属中最大的一种,从生产利用情况说又是本属中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