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猕猴桃网!Chinese kiwi fruit net

猕猴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娱乐空间内容页 娱乐空间内容页 | content

央媒聚焦 | 艺术点“靓”生态村落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猕猴桃网 2024/8/1 10:36:31 来源:猕猴桃网 阅读:1


西安乡村振兴
 2024年07月31日 19:38 陕西


秦岭脚下

“村咖”越喝越年轻

终南剧场,歌舞戏剧越看越热闹

环山路旁,乡土壁画越绘越新潮……

从毫不起眼到年轻乡创客陆续进驻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正依托秦岭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

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鄠邑区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文艺赋能城乡发展,统筹山水城乡,城乡互为生活场景,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艺术进驻:乡愁留住了

入伏天,步入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农田里微风拂过,三两游客漫步村道上,村民手拿话筒“演出”。艺术村长之家和乡村书屋内,梁鸿的《出梁庄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以赛亚·柏林、施特劳斯的作品赫然陈列。

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余音”还在继续。麦田里的秦腔——张韬·傅亦轩影像双个展在蔡家坡村展出,持续至9月20日。“两个系列展览在关中乡村和麦田中搭建起室内室外展场结合的装置图像,与华县皮影戏结合,号召更多人关注民间文化发展。”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青年教师崔凯敏说。

“白天观展、晚上看戏。”关中忙罢艺术节来源于该学校的田野考察课程。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秦卫东告诉记者,2018年5月该村和西安美院开展合作研学,打造以农民“忙罢会”为灵感来源的“关中忙罢艺术节”,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

“办第一届艺术节时还是临时搭的舞台,麦秆做艺术品。现在,蔡家坡村引进了‘艺术村长’,打造艺术村长之家、文化艺术中心、村长会客厅等‘乡创空间’,建成麦田剧场、乡村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所,成了鄠邑最有文化气息的一个村。”他说。

艺术乡建,给了生态村落新的可能。蔡家坡村吸引了200余名艺术家和青年人才驻村创业创作,2023年共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400万元。

鄠邑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参与农民画创作的人数多达2300余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1992年开始学习农民画,作品少说也有几百幅了。”鄠邑区农民画家白瑞雪坚守着“画天画地画自己”的传统,同时不断“更新”自己,推出了《二十四节气系列》《巧手创新业》《鄠邑福娃》等农民画作品,用画笔延续乡愁文化。

“鄠邑是钟馗故里,通过泥塑、剪纸、木版等载体,钟馗文化元素可以无限延伸。”36岁的王骥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代表性传承人,近期他创作的小型钟馗文创深受游客喜爱,已经卖出一百余件。

艺术,改变了乡村的气质。记者了解到,当地将通过不断举办艺术特展,吸引更多艺术家前来创作,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村咖”很潮:幸福感上升了

秦岭脚下,精品艺术乡村文化旅游线“八号公路”不断延展,原有的生态村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井街道栗峪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军告诉记者,该村从创建“美丽、整洁、和谐、生态、宜居”村庄做起,先后争取3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提升乡村发展基础。

“原来,栗峪口村没有游客,环境脏乱。这几年实施改造后,现在废弃的石粉厂、冷库都变了样,变成了咖啡店和乡村会客厅。”村子里的变化,老村民耿朝晖看在眼里。

“人流量变多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商品意识也提高了,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也在家门口搞一点文化艺术。”他说。

“村咖”火了。2019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王绘婷被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的生态环境吸引,和团队成员将废弃的石粉厂重新进行设计改造,“土锤咖啡”由此诞生。

“咖啡店本身是一座废弃的石粉厂,改造后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的水塔、锅炉、仓库、空心砖和旧设备,院墙由废弃的空心砖和一些亚克力材料共同修建完成。”王利军说。

伴随近郊游、乡村游等主题游兴起,游客消费需求日渐丰富,拥有独特韵味的郊区村落深受年轻游客青睐。

“从抖音上刷到了这家店,来了感觉装修风格比较新,氛围很好。”从市区驱车一小时余,家住灞桥区的“95”后李晨兴来到“土锤咖啡”。“艺术+乡村+咖啡”,乡土和时尚两种元素撞击,咖啡店的原生态、乡村风情,吸引着西安及周边市民争相打卡。

自开业以来,这个网红咖啡店便聚集起了一批本地妇女在这里工作,她们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嫂子咖啡师”。7月25日,“嫂子”咖啡师宋迺红手下翻转,在吧台前拉花、打奶泡,为客人制作美式、拿铁、卡布奇诺等咖啡。

“在村里做咖啡确实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感觉比较新鲜。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我和其他几个嫂子就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天要冲50多杯咖啡。”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她还会在家门口跳一会广场舞,放松身心。

乡村文化新内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出现。近年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栗峪口实现“蝶变”,村道整洁,村店新潮,人情味儿十足。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带火了这个传统村落的旅游产业,也让村集体经济乘势而上,2023年收入达到52.6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达2.39万元。

城乡融合:振兴更近了

“栗峪口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坚持走‘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盘活闲置宅基地、旧厂房等资产,以‘保底+分红’的模式经营,打造‘乡创客’文化产业集群。”王利军说。如今,“土锤咖啡”店里“嫂子”们的工资底薪为3300元。

众多“乡创客”的进驻和品牌运营负责人王羽分不开。来自武汉的王羽以前在一家科技企业担任管理职位,2022年10月,他和乡创客王绘婷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土锤咖啡”启动。

“我们是要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型村落,需要有社区氛围的营造,不断有新的年轻人、新的项目。栗峪口村民风淳朴,乡村空气非常好,适合青年创客。”在乡创客服务中心,王羽说,自己将通过有效规划,推动栗峪口村从乡村休闲综合体向乡村休闲度假农文旅综合体转化。

通过品牌运营项目的IT系统,王羽标识了村里边的原住民、新村民,他们在村子消费的所有项目都自动打折。“我们还启动了数字游民社区,在村里居住一周到三个月之间的为游民,我们要将这些人转化成新村民。”他说,要用三产带二产、一产,努力争取让喜欢乡村的市区人民把乡村当作第二家园,推动城乡融合。”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

近年来,围绕建设“诗画鄠邑、品质新区” 目标,鄠邑区深化“万千行动”,打造乡创客联盟、鄠邑乡创客市集等平台,组织50位美院师生与50个村民家庭结对建设家庭美术馆,鼓励群众在家门口创业。

如今,不少都市“乡创客”主动选择“返璞归真”,走向县城,走向乡村。2023年11月,鄠邑区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在栗峪口村正式挂牌成立,凭借该村新业态窗口,通过乡创客联合模式,吸引更多创客走进乡村。

记者了解到,鄠邑区引进各类人才打造56个乡村消费新场景,“土锤咖啡”长期稳居抖音西安榜榜首,机车茶饮“ 山泡茶”成为机车发烧友的聚集地,“阿喵茶餐厅”“六艺斋”等成为网红打卡地。近两年,鄠邑区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终南山下,艺术将文化产业连接成一个整体,激活了城乡融合的“一江春水”,为更广阔的乡村发展空间赋予新的可能。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2413人参与, 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