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人的餐桌上,鱼,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可清蒸,可红烧,可油煎……万般滋味在餐桌绽放。从渔网捕捞到鱼塘养殖,鱼肉的供应更加稳定,品质获得了保证。如今新时代下的养鱼人,正在用科技创造更多美味的可能性。
在黄圃腊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山市汇诚农业养殖基地,前来拉鱼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基地里,棚边硕大的智能投喂机,正定时定量为鱼播撒饲料。
“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就从事养殖业,我从小就对养鱼有很大的兴趣,看到鱼吃了东西慢慢长大的变化就感到很开心。”2009年,从技校毕业后,19岁的冯艺强就跟着父母在家里养鱼,后来去到一家渔业公司实习,熟练掌握了掏鱼、放苗、喂养、出塘等各个环节的业务。
长久以来,罗非鱼作为一种平价的食材,在国内的高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很多消费者都不愿意为这条廉价的“土味鱼”买单。如何提高罗非鱼的品质与价值、扩大国内市场,这成了广大罗非鱼养殖户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在中山还有一种鱼——脆肉鲩,它肉质紧实,营养丰富,价格比普通鲩鱼高了几倍,成为中山的代表性美食之一。“能不能借鉴脆肉鲩的养殖方法,研发出一种脆肉罗非鱼呢?”冯艺强萌发了这个念头,他联合几个养鱼的朋友,开始一起研发脆肉罗非鱼。
起初,他照搬了脆肉鲩的饲养方式,在养殖中后期投喂发酵的蚕豆。然而,罗非鱼的消化系统脆弱,肠壁薄,在投喂蚕豆30天左右时就会出现大量死亡。“那时候,每天从塘里打捞上来的都是死鱼。”
冯艺强没有放弃,他不断调整饲料配方,逐步让鱼苗形成更好的消化系统,同时优化各个养殖环节,最终将罗非鱼损耗率从50%降到了5%。产出的脆肉罗非鱼品相好、个头均匀,基地日均出鱼量超过万斤。
改良后的脆肉罗非鱼肉质弹牙,久煮不碎,非常适合用来做酸菜鱼、水煮鱼等流行菜品。很多商户慕名前来采购。2018年开始,罗非鱼的塘口收购价从之前的4元上涨到了十多块一斤,市场供不应求,脆肉罗非成了市场供不应求的“网红鱼”。
除了提高罗非鱼的品质,冯艺强大胆使用了5G智能技术,整个的生产流程都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和实时可监控。如今,通过一块智能养殖中控屏幕,就能实时显示基地内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雨量、气压、辐射、水温、溶氧度等环境数值,监控投料机、增氧机的运行情况。有了实时显示和参数预警,日常管理中就能有效规避意外风险,减少养殖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