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猕猴桃网!Chinese kiwi fruit net

猕猴桃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猕猴桃文化内容页 猕猴桃文化内容页 | content

武汉植物园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生物合成和冷胁迫调控新机制

中国猕猴桃网 2023/6/5 10:29:15 来源:中国猕猴桃网 阅读:1


武汉植物园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生物合成和冷胁迫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钟彩虹研究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Kiwifruit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AcePosF21 elicits 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 during cold str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植物在冷胁迫下诱导维生素C生物合成以减轻寒冷对植物氧化损伤现象,阐明了猕猴桃通过AceMYB102-AcePosF21-AceGGP3分子网络调控维生素C合成以减缓冷损伤的分子机制。

研究通过分析从单细胞到被子植物在冷胁迫下叶、果等组织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发现,冷胁迫短时间内能够诱导大部分植物维生素C的合成。利用高维生素C的猕猴桃为材料,研究发掘了一个bZIP家族的转录因子AcePosF21。该转录因子能够被低温信号触发,对猕猴桃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和防御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科研团队利用VIGS诱导的基因沉默或CRISPR/Cas9介导的编辑,证实了AcePosF21的缺失会降低猕猴桃维生素C浓度,增加ROS的生成。研究进一步发现:AcePosF21能够与R2R3-MYB转录因子AceMYB102相互作用,直接结合到维生素C合成的关键基因AceGGP3启动子区、激活AceGGP3基因的表达;AceGGP3基因的高表达能够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并清除冷胁迫诱导的过量ROS,最终减缓猕猴桃冷损伤。

本研究证实,维生素C作为重要的抗氧化物质,不仅为人类提供维持健康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而且在植物中能够响应胁迫、参与抗寒等生理过程,为猕猴桃的低温抗性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和重要理论支撑。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团队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发表了论文,系统梳理了犀牛诸多特征的演化趋势,厘清了无角犀亚科内部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与真犀科其他类群的系统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为进一步准确而细致的系统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该研究重新定义无角犀亚科为:无角犀属Aceratherium、矮脚犀属Teleoceras和巨獠犀属Aprotodon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所有后裔。研究在讨论无角犀亚科的演化趋势之后,将其鉴定特征修订为:中等或大型的犀牛,身体有变得宽短的趋势。鼻角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鼻切迹较深,位于P3-M1水平。眶下孔位于鼻切迹下方。下门齿增大,上门齿增大或退化缺失。颊齿特化程度低,上前臼齿保留了发育连续的舌侧齿带,但上臼齿的舌侧齿尖收缩已颇为发达。脚骨的第五掌骨发育。随着身体变得宽短,肢骨变得粗壮,尤以远端脚骨最为明显。最简约树的结果表明,并不能简单地将无角犀族的概念等同于无角犀亚科。无角犀族和矮脚犀族为无角犀亚科内两个较为特化的类群,前者包括5个属——Subchilotherium、Aceratherium、Peraceras、 Chilotherium和Shansirhinus;后者包括3个属—Prosantorhinus、 Brachypotherium和Teleoceras。同时,分析结果出现了两个新的分支,可能代表了该亚科内2个新的类群:其一包括2个属(Aprotodon和Mesaceratherium);其二包括3个属(Hoploaceratherium、Acerorhinus和Aphelops)。另有部分分类单元代表了该亚科内的早期分支。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2145人参与, 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